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释智嶷隋末唐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康
其先西竺唐居人也。
后居襄阳
且十馀世矣。
性敏于佛事凡法华诸经。
不待师授。
纯熟如故习。
昉薙落即通大部。
仍传慧远十地。
于进具之后。
入关住静法寺
仁寿置塔于瓜州崇敬寺。
卒以禅悦自老。
而无所事于世俗云。
释智嶷
姓康
康居王胤也。
国难东归魏封于襄阳
因累居之十馀世矣。
七岁初学。
寻文究竟。
无师自悟。
敬重佛宗。
虽昼权俗缘令依学侣。
而夜私诵法华。
竟文纯熟。
二亲初不知也。
十三拜辞即蒙剃落。
更咨大部情因弥著。
二十有四方受具足。
携帙洛滨依承慧远
传业十地及以涅槃。
皆可敷导。
后入关中住静法寺
仁寿置塔。
敕召送于瓜州崇教寺
初达定基。
黄龙出现于州侧大池。
牙角身尾合境通瞩。
具表上闻。
住寺多年常思定慧。
非大要事不出户庭。
故往参候罕睹其面。
末以年事高迈励业弥崇。
寺任众务并悉推谢。
唐初卒也。
七十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肆叶护可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西突厥首领
统叶护可汗子,名咥力特勒。
莫贺咄杀统叶护自立,国人不附。
弩失毕部泥孰乃迎立避居康居之咥力特勒为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分王其国,拿斗不解,各遣使朝贡。
太宗讽令各保所部,无相征伐。
后大败莫贺咄,国人乃奉为大可汗。
于是大发兵北征铁勒,为薛延陀所败。
性猜愎,无统驭之略。
又忌泥孰,阴欲图之,泥孰亡入焉耆
后为弩失毕等部攻,以轻骑遁于康居,寻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藏武周 643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3—712 【介绍】: 唐僧。
原藉西域康居,因俗姓康
武则天赐以贤首之称号,后人即尊为贤首大师
先从智俨学《华严》,智俨死后,出家。
义净译场,为则天讲新《华严经》,因撰《金狮子章》,径捷易解,则天遂悟其旨。
创华严宗法界缘起理论,被尊为华严宗第三祖。
有《华严探玄记》、《般若心经疏》等。
法藏字贤首
俗姓诸葛氏
苏州吴县人
一云姓康氏
康居人
自少出家。
如意元年
武后制于东都大福先寺检校无尽藏。
长安四年
又制于化度寺检校无尽藏。
后延为荐福寺大德。
开元二年卒。
年七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字贤首
其先康居国人
因姓康氏。
幼知学佛。
高宗时应名僧迁
参奘公译事。
颇以證义文笔受之任见称。
天后置馆翻传。
首登入场之选。
实叉难陀
以所赍华严梵夹。
义净复礼出新经。
尤有力。
义净专主译任。
偕胜庄大仪等。
證义
既而后召讲新经。
指镇殿金狮子。
以喻天帝网。
十重玄门。
海印三昧。
六相和合义门
普眼境界门等。
于是后晓。
然开寤。
得未曾有。
遂缉其言。
为金狮子章。
行于世。
圣历二年十月八日
又诏讲于佛授记寺。
至华严世界品。
讲堂及寺中。
地皆震动。
都维那恒景表闻。
有答诏。
不录。
且尝以巧方便。
示刹海。
涉入无尽之指。
则对悬十鉴于八方上下。
中。
安佛像。
然一炬以照之则互影交光。
重重映蔽。
不可得而思议矣。
燉煌杜顺以华严法界观
传弟子智俨。
俨传
其统绪之正如此。
别疏般若心经。
复号康国师云。
释法藏
字贤首
姓康
康居人也。
风度奇正利智绝伦。
薄游长安弥露锋颖。
寻应名僧义学之选。
属奘师译经
始预其间。
后因笔受證义润文见识不同而出译场。
天后朝传译首登其数。
实叉难陀赍华严梵夹至同义净复礼译出新经。
又于义净译场与胜庄大仪證义
昔者燉煌杜顺传华严法界观
与弟子智俨讲授此晋译之本。
智俨付
则天讲新华严经。
至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
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
此诸义章皆是华严总别义网。
帝于此茫然未决。
乃指镇殿金狮子为喻。
因撰义门
径捷易解。
号金师子章
列十门总别之相。
帝遂开悟其旨。
又为学不了者设巧便。
取鉴十面八方安排。
上下各一。
相去一丈馀。
面面相对中安一佛像。
燃一炬以之。
互影交光。
学者因晓刹海涉入无尽之义。
藏之善巧化诱。
皆此类也。
其如宣翻之寄亦未能舍。
帝王归信缁伍所凭之故。
洎诸梵僧罢译。
帝于圣历二年己亥十月八日
于佛授记寺讲大经。
至华藏世界品。
讲堂及寺中地皆震动。
都维那僧恒景具表闻奏。
敕云。
昨请敷演微言阐扬秘赜。
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
开讲之辰感地动以标异。
斯乃如来降迹。
用符九会之文。
岂朕庸虚敢当六种之震。
披览来状欣惕于怀云。
其为帝王所重实称非虚。
所以华严一宗付授澄观。
推藏为第三祖也。
著般若心经疏。
为时所贵天下流行。
复号康国师是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